图片名称

史建华:先行的探索者


  有人说,他是一个甘于先行的探索者。身为房地产开发商,竟然持续在18年前即全身心的投入到传统建筑的保护、发展与创新中,身处喧嚣、繁华、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居然心甘情愿地与历史、文化为伍。
  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拥有巨大精神财富的快乐者。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能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城市的崭新风貌,此生又当何求?
 
  其实,无论先行还是探索,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优秀传统建筑蕴含的深厚文化及其魅力,才是他丰富阅历、滋养生活的最大乐趣。行走在这条路上,能够用凝聚智慧的“新中式”建筑作品感动自己、震撼他人,足矣!
  他,就是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建华。
 
  图
 
  休戚与共
 
  史建华的办公地点很好找,距离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不远,有一条静谧的官太尉街,一边是河畔倒挂的垂柳,另一边则是粉墙黛瓦的苏式传统民居。在经过更新改造、重新定位使用功能的清代诗人袁学澜的故居里,史建华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从1993年主持完成原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中惟一的古城保护项目桐芳巷开始,史建华弃官从商,一直致力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先后主持了苏州市七个老旧街坊的保护与改造工程。2003年,他再次完成双塔影园项目的改造工程,将其作为海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交流民族建筑文化的活动会所。随后,又接手葑湄草堂、传德堂等项目的改造任务,并在2008年主持姑苏人家项目开发,凭借不懈的钻研创新获得两项国家级专利。
 
  生活在著名的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在具有厚重传统文化底蕴的园林建筑中,这种冥冥之中的巧合,似乎决定了史建华的事业之路。
 
  建筑大师梁思成有句名言:“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虽然当初参与旧城改造工作只是一种偶然,但这种偶然让我对此产生了兴趣。况且我们工作、生活、对外联络的办公地点,已经成为企业形象展示不可或缺的平台,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传统建筑的感情,这一生恐怕都不会被割舍了。”
  坐在古色古香的吴都会馆“眉寿堂”中,史建华坦言,“传统建筑是维系古城风貌的最重要元素,当世界各地将苏州园林作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本时,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苏州古城建设中,紧扣社会、经济、自然这一复合系统的内在规律,传承弘扬苏式园林建筑精髓,顺延苏州古典园林踪迹,寻求最佳的人居环境。”
 
  谈及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的身份,史建华称,吴都学会是由一批活跃在苏州古建界的学者、专业人士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团体,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的探讨、研究,尤其注重以苏州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主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图
  创新发展
  相对于直接生硬照搬西式建筑,中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中“假文物”、“伪古迹”的频繁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对传统建筑保护的多方尝试,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以传统建筑为蓝本的建筑形态未能融合其精髓,只是带进了一些符号和皮毛,刻意追求形似而缺乏神韵,所以并不能使传统建筑文化真正再现。
 
  “这就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系统性和组织性,无论在深度和力度上都要完成好这个课题。”史建华表示。
 
  针对“中式住宅应该放进博物馆,现代都市生活已经不需要传统民居”的观点,史建华强调,“立足于传统的创新往往更具时代精神!”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有了追求更多更高层次居住享受的需求;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人群也需要拥有完全私人的空间,增加生活情趣体验。而新中式园林建筑,无疑是最适合的载体,不仅有使用价值、观赏价值,更有收藏价值。
 
  不过,如何让“新中式”建筑“形神兼备”,既在形态及设计理念上脱胎于传统建筑文化,又能在使用功能及舒适度上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却并非易事。
 
  如今,积累了对传统建筑保护、整治、更新改造的丰富经验后,史建华开始在“新中式”建筑的创新上发力,一方面联合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深入研究传统建筑的新时代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与苏州市城市设计院合作成立“史建华工作室”,在项目的设计开发上进行重点突破。
 
  12月10日,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咸阳古建园林设计院院长李成岗参观完姑苏人家项目后,接连用两个“震撼”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惊喜心情。
 
  一是“震撼”于该项目独创的下沉式庭院景观设计,集园林别墅的立体景观效果与实用功能于一体,同时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建筑通风采光上存在的弊端;二是“震撼”于建筑阁楼空间作为藏宝阁、藏书室的巧妙利用,电动收缩扶梯的灵活开启,既节省了有限的室内空间,又打造出一方隐秘的私人独处场所,更透露出中国文人雅士的人文情怀。
  “保护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形式’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取其精华来加以传承,即对‘形态’的保护更重要。”史建华称,“我们的态度是‘扬弃’,继承好的方面,传其神韵和精神,改变不适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部分。”
 
  图
 
  再造市场
  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命题,而古建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一个关键命题。因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需要创新良性的市场运作模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否则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发展则会无以为继。作为一家企业,如果能够在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开发的经营之路上探索出成功模式,才具有推广价值,才能带动更多的相关企业投身于此项事业,从而有助于整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
 
  客观地讲,史建华多年的探索与追求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围绕非文物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并将此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打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继续努力探索的方向。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在苏州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来源于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历史文化名城积淀的无数传统建筑,也来源于苏州市政府对保护文化遗存做出的种种努力。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苏州市针对非文物传统建筑正在实行古建筑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工作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探索。而民间资本的介入,使一批原本无力修缮的老房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据史建华介绍,在传统建筑修复过程中,使其具备现代建筑使用功能是极其重要的,而这一点必须在制定修缮方案时就考虑周到。“适当调整老宅的使用功能,让传统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是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目前,新沧浪房产已成为一家以古城古镇改造和营造江?南园林地产为主的企业,设计、施工、开发并重,并推出五大系列产品。这其中,既包括古城保护与更新、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等具有公益性的项目,也包括传统风貌商业市场、中式园林会所、中式古典园林别墅等极具商业价值的项目。
 
  “其实,新沧浪房产是最早尝试保障房建设与商品房开发‘双轨制’运行的企业,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中式’的独特魅力。放到今天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审视,不得不说颇具核心竞争力。”剖析新沧浪,业内人士得出这样的结论。